close

杭州煤制氣廠:短暫而不尋常的存續史



汽車監控app州煤制氣廠遠景



建設工地一景



鉆研技術的職工

杭城北部,拱墅區康橋街道瓜山社區杜子橋附近,拱康路61號那塊寬闊的空地,如今是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拱康路停保基地。若細加察看,仍可發現若幹當年的遺跡:尚存的舊辦公樓、依稀可辨的部分原廠內道路、場地一側的原廠區綠化,甚至還有露出地面的半截水管,它即是原杭州煤制氣廠的廠址送貨路線規劃

1981年起籌劃興建,1986年正式動工建設,1991年投產,卻在2005年停產歇業。

回顧杭州煤制氣廠建設和運行的歷程,眾多珍貴故事依然難忘。從這傢杭州存續時間最短的大型國企身上,我們睹見瞭杭州城市建設發展歷程的另一面。

1/ 欲解氣源緊缺之困,能否建廠卻久拖未決

在1984年杭州煤制氣廠的初步設計方案上,建設方曾經算過一筆賬:一般居民傢庭直接燒煤,熱利用率隻有15%—18%,而人工煤氣化後,煤的熱利用率能提高至38%;若按全杭州日供煤氣30萬立方米計算,每年至少能節約煤5萬噸,還能提供7萬噸氣焦及1萬多噸化工產品,節約運輸汽油17萬公升。

當然更大的作用是在保證供氣上。杭州自1974年起向市民供應瓶裝液化氣,當時在全國尚屬先進,但因氣源一向緊缺,無法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用氣需求。當年負責全市供氣的杭州煤氣公司,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在全國找氣源,上海高橋石化公司、金山石化總廠、南京揚子石化總廠、河北滄州煉油廠成瞭杭煤員工找氣源甚至“搶氣源”的重點企業,杭煤員工甚至跑到油田去找氣,其艱辛一時難以道盡,但仍未能徹底解除“缺氣”、“斷氣”之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大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質量成為工作重心,下決心建造氣源廠、發展人工管道煤氣,顯然與這一社會形勢有關。1981年,當時的杭州市革命委員會下發〔1981〕213號文件,同意成立杭州煤氣廠籌建處,明確該籌建處的任務是“編制杭州煤氣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計劃任務書,逐級報批,待計劃任務書批準後,負責實施”。

杭州煤制氣廠最初的名稱為“杭州煤氣廠”。“得知杭州要有自己的煤制氣廠瞭,我們的積極性特別高漲。籌建處成立後,很快就編制出瞭采用直立爐生產煤氣的《杭州市煤氣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並首先在籌建處內部組織論證。”曾任杭州煤氣廠基建科長的李國夫回憶。

沒想到的是,《杭州煤氣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計劃任務書》定稿本,於1982年下半年由市政府審核並轉報給省政府後,一年半載都沒有回音。這一段曲折的原委,多年後才被揭秘:省市有關部門在杭州城市燃氣發展方向上存在不同意見。省級有關部門雖支持杭州發展自供氣源,但在是否單獨籌建煤制氣廠一事上出現猶豫。杭州鋼鐵廠生產過程中的焦化氣資源可資利用,擴建杭鋼焦化廠,把該廠的焦化氣作為杭城管道煤氣的氣源,的確也是一大選項,另外,東海天然氣也已準備開采。無論哪個選項都可以省下建造煤制氣廠的一大筆資金。是否單獨建廠似乎利弊並存,難怪主事者舉棋不定。

2/ 乘勢而上,等待已久的項目終獲批復

1984年三四月間,國務院副總理萬裡在杭州視察。當他在西湖上泛舟,偶然向身邊的省市有關方面人員問及杭州目前生產和生活能源利用一事。當得知杭州的燃料還是以煤炭為主、液化氣為輔時,不由得直言不諱地指出:“杭州怎麼可以沒有人工管道煤氣?沒有管道煤氣的城市怎麼稱得上旅遊城市?這與文化底蘊厚重的杭州太不相稱瞭。”

萬裡副總理的指示很快被傳達,沉寂多時的杭州煤氣廠籌建工作重又啟動。省有關部門以最快速度再度審核杭州市自建管道煤氣氣源廠一事。當年8月11日-13日,市建設局在新新飯店舉行瞭杭州煤氣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會審,並特意邀請中國市政工程公司華北設計院等國內權威設計研究機構,對此予以修訂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時任杭州市市長的周峰,為瞭讓中國市政工程公司華北設計院盡快修訂認可《杭州煤氣廠可行性研究報告》,親自致函曾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天津市委書記陳偉達,並派員專赴天津辦理此事。“不像現在是市場經濟、買方市場,那時計劃經濟占主導地位,辦事很難,都是求著對方的。記得周市長信中的言辭十分明確而懇切,其迫切心情溢於言表。”時任杭州煤氣廠總工程師的薑永芳告訴筆者。

薑永芳還向筆者回憶瞭當年申報項目過程中的若幹細節。與籌建處負責人袁振武一起專赴北京,正是夜間,大雨如註,沒帶雨傘的兩人頓成落湯雞。因急於尋找下榻處,在一名三輪車夫熱情有加的招徠下,他們上瞭車,卻不知已身在何處。三輪車夫說這麼晚瞭,無旅館可住,直接把他們拉到瞭一傢毫不起眼的澡堂,入內方知今晚隻能睡在澡堂臨時改就的大通鋪上瞭。“偌大的房間裡有近20張上下層通鋪,因為熱,每個人都光著上身隻穿褲衩。我看見年近60的袁經理吃力地往上鋪爬去,塊頭極大的他爬得真不容易。要知道袁經理轉業之前是空軍部隊師級幹部,此時卻一句怨言都沒有。”薑永芳回憶,當時大傢都知道煤氣廠建設經費緊張,住在澡堂裡能省幾個錢,還挺高興。

或許是上級領導重視之故,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專傢認可後,待國傢計委正式批復之前,建設部又在9月召開杭州、青島管道煤氣建設情況工作匯報會,且特意讓杭州市重點匯報煤氣預計用量和建廠打算。

盼望中的批復終於到來。1984年12月19日,國傢計委下發《杭州煤氣廠設計任務書的批復》(計字〔1984〕2622號),同意杭州建設煤氣廠,建設規模為日生產煤氣爐量30萬立方米,同時建設相應的中低壓管網。

3/ 攻克資金匱乏難題,靠的是群策群力和多方支持

在等待建廠批復的同時,在市房管局(當時兼管征地)、市建設局和當地鄉鎮支持下,籌建處以杜子橋自然村為圓心,征用瞭原半山區康橋鎮(今拱墅區康橋街道)的瓜山村、謝村、康橋村等行政村的農用土地456畝,在此建立主廠區,同時在康橋鎮獨城村建造康橋儲配站。一期工程還需鋪設中、低壓煤氣管網近50公裡及小區入戶管道。

煤制氣廠的制氣爐有焦爐、直立爐等好幾種爐型,其中直立爐是煤幹餾制氣爐型中唯一能連續進料、連續制氣和連續排焦的幹餾設備。其時,國內最早生產人工煤氣的上海楊樹浦煤氣廠采用的是直立爐,正在上馬或準備上馬人工煤氣的城市,無一例外地都采用瞭直立爐,杭州便也跟瞭這股風。

此時,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出現瞭,那就是建設資金之困。該項目投資最初預算為9750萬元人民幣,在當年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經市計劃委員會、市建委和煤氣廠籌建處建議,杭州中、東河改造時“三傢湊一湊,國傢拿三分之一,省拿三分之一,市拿三分之一”的資金籌措方法再度施用。在建設部計財局、城建司的支持下,建設部首先提供瞭3000萬元,且按相關程序,先由建設部轉給國傢計委,再由國傢計委支付給建設方。令人興奮的是,1984年末,在國傢計劃會議期間,通過市計委的努力,又為杭州人工管道煤氣項目爭取到瞭國傢計委2000萬元建設資金的承諾。

“建設資金還缺一半,但我們堅信,國傢越來越重視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這項目隻要先動起來,總會有辦法的。”1985年3月起擔任杭州煤氣廠籌建處主任的許傢福告訴筆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即便項目已經開工,市建委和籌建處的工作重心之一仍是籌措建設資金。如在1985年5月,市建委以落實國傢節能投資項目為名,從國傢計委能源局爭取到瞭750萬節能投資款。“1988年,市裡追加瞭1500萬元投資款。同時,按照時任副省長柴松嶽‘可以搞集資’的批示,以自願、受益、適度的原則,市建委又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以解燃眉之急。”許傢福說。

4/ 奉獻著是美麗的,點火是一次性成功的

1986年的康橋一帶尚屬典型的城市郊區,完成拆遷的煤氣廠工程地塊僅是一片荒地。由於有限的資金都用在瞭購買建材、支付工程款等方面,進駐煤氣廠工地的籌建處人員甚至連雨靴都沒有,隻得在泥濘的工地上來回奔走;沒有食堂,隻得趕到三站遠的杭州煤氣公司瓜山第二灌裝場食堂搭夥解決。時任籌建處工程科科長的謝灼爍回憶,那真是一段頭頂青天,腳踩大地,風霜雨雪,苦樂相隨的日子。

矽磚、黏土磚和56號工字鋼是建造直立爐的重要材料,杭州煤氣廠擬建4座直立爐,用量較大。籌建處原本想從河南鄭州一傢黏土磚企業購買,但急於成交的對方提出若在本企業訂貨,可以另給經辦人員1萬元回扣。“經辦人員馬上向許傢福主任匯報,許主任十分幹脆地說‘不要在這傢訂’。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為單位省錢,都願意多做貢獻,哪裡還會替自己打小算盤?一涉及經費、報酬什麼的,大傢都很謹慎,都本能地往外推。”薑永芳回憶,後來籌建處決定在餘杭超山一傢黏土磚廠訂購,並組織專傢現場解決黏土磚燒制過程中科學掌控溫度和火候這一難題。在此訂購,無疑又省下一筆錢。

基建工程是人、財、物高度流動的地方,往往會出現原始憑證不全的情況。為瞭避免衛星監控管理系統不必要的損失,工程科人員在一期工程清理核算時,查出瞭13筆錯賬,追回金額共計292萬元。

292萬元啊,這數字在當年足以把人徹底嚇暈!

現任杭州燃氣集團總經理的王東,當年隻是一名從學校畢業才兩三年的小夥子:“記得一個下雪天,因為沒有埋電纜的設備,隻能靠人力,大傢都拼足力氣拉電纜,幹得滿頭大汗。卸煤是很臟的,隻要進過煤場,下過煤倉,整個人從頭到腳都是黑的,但大傢都搶著幹……”

1991年8月26日,星期一。這是杭州燃氣發展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這天上午,杭州曙光小區1幢1單元601室張慧順大媽傢被人們擠得水泄不通,杭州管道煤氣點火開通儀式在這個最普通的杭州市民傢裡舉行。時任副市長李志雄打開瞭煤氣灶,隻見藍色火苗倏然升起,美妙地在一隻開水壺的壺底,穩定、均勻、漂亮地閃耀……這壺水很快燒開瞭,在場的人們欣喜萬分。

5/ 積極發展用戶,人人參與減虧

自杭州煤制氣廠(1989年9月起定名)正式投產後,生產能力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包括生化、3﹟直立爐、機爐、水煤氣爐、濕法脫硫等工段等一批後續設施陸續建成,還成功實施瞭1﹟氣櫃糾偏等。可生產規模擴大瞭,經濟效益卻不甚明顯。如1992年全年共產氣為980萬方,銷售隻有475萬方。原因主要是管線不夠長,用戶少,近一半的煤氣成品在煤制氣廠燒鍋爐,好不容易建好的制氣設備有點兒“大馬拉小車”之感。

杭州煤制氣廠把1993年定為大力發展管道煤氣的重要年份,以量取勝是策略之一。時任杭州管道煤氣公司經理的馮駿回憶當年做法:“一是積極發展民用戶,力爭在1993年年底達到4萬民用戶;二是加快管網建設,打破原有的管網鋪設局限,爭取越過慶春路,積極向南開拓;三是搞好服務工作,特別是解決用戶投訴問題。我們曾在武林廣場等地設攤,面對面向用戶解惑釋疑,承諾解決問題,還通過西湖之聲廣播電臺的直播,回答用戶咨詢;四是發展量大、利高的工業用戶,有瞭第一傢工業用戶萬裡化工廠後,我們又發展瞭第二傢工業用戶人民玻璃廠。”

然而,至1996年,煤制氣廠的減虧任務仍然很重,當時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價格機制的不順。其時,上遊原煤的價格已經放開,從1992年的每噸50多元逐月上漲到1994年底的每噸220多元,翻瞭好幾番,下遊的氣價卻不能上調,導致生產越多、虧得越多。

1996年大年初二,時任市長王永明來到杭州煤制氣廠慰問。在談到減虧增收時,王永明市長認為,減虧經營承包確是一個好辦法,能夠達到雙贏。1996年恰是“九五”計劃的第一年,杭煤人抓住這一時機,提出三年減虧經營承包方案,“向上爭取政策,定死虧損基數,一包三年,自主經營,超虧不補,減虧全留;對內工效掛鉤,劃小核算單位,引進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企業素質”,這種做法在全國尚屬首創。

6/ 多氣源摻混和戶外立管

創舉令人折服

存續期間的杭州煤制氣廠,還在全國同行中創下諸多驕人業績,對後續燃氣事業發展頗有裨益,值得一提。

“多氣源混合生產外供”即為其一。為提高生產效益,降低成本,杭煤人大膽采用多氣源混合生產之法,即在自產人工煤氣氣源中,摻混水煤氣、機爐煤氣、液化石油氣、杭鋼焦爐氣、杭州煉油廠的幹氣,形成6種不同氣源混合生產外供。自1994年12月至2001年10月,上述不同氣源相繼到位,開始實施摻混外供。

“可以說,這6種氣源是煤制氣廠當時所能爭取到的全部氣源。它們的摻混外供,大大降低瞭生產成本,這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傢,別人想學也學不到的,靠我們的技術人員反復計算、反復嘗試。既要有嚴格的比例,又要保證標準熱值,做到經濟、安全、好用,這多麼瞭不起!多氣源生產外供這一招,是我們降低成本、產生效益的主要方法,效果非常明顯。”時隔多年,時任杭煤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恒敬在向筆者講述這一創舉時,神情仍頗為自豪。

而在鋪設城市煤氣管道方面,杭煤人也有新創舉。杭煤公司陸續制定瞭《戶外立管安裝操作規定》等技術文件,這些生產規范無疑又具有全國首創意義。

進入新世紀後,與全面應用清潔能源的全球趨勢相同步,杭州的天然氣時代漸漸到來。與“有毒燃料”人工煤氣相比,天然氣的優勢顯而易見。2003年6月16日,杭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高壓管線建設工程開工。2004年7月31日,在杭州天然氣利用工程北門站舉行瞭天然氣進杭通氣點火儀式,杭城普通市民開始用上瞭天然氣。

2005年7月2日,兩隻7.5萬立方米的氣櫃正式停止供應人工煤氣。7月3日,杭燃集團制氣分公司(即原杭州煤制氣廠)正式宣告停產。

在此,讓我們再次清點杭州煤制氣廠(含改制後的杭州管道煤氣公司制氣分公司、杭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制氣分公司)運行14年間所創下的不凡業績:

共外供煤氣63315萬標方,其中自產人工煤氣54220萬標方,最大日外供煤氣達39.8萬方(設計能力為日供30萬方);發展管道煤氣用戶達22萬戶(原設計能力為用戶8.2萬戶);創下瞭5010天安全供氣的驕人紀錄;鋪設瞭遍及杭城中心區域的城市輸配管網;培養瞭一支愛崗敬業、技術精良的燃氣人才隊伍;承擔瞭保護杭州優美環境的重任;讓清潔能源意識深入杭城市民內心……

(本文照片由杭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孫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bv355zd91 的頭像
    lbv355zd91

    小賀的購物車

    lbv355zd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